宜兴半日

中午用咸骨头煮汤,下白菜和横山桥百叶,1点半小张小郭到,去宜兴。路上修路堵车,开了2个半小时,老何在等。先到关系店铺,选了十几套件紫砂杯壶。去陶研所看L患肌无力的老友,他女婿小梅招呼。走廊上挂着老的瓷板画,办公室是紫砂牛。

老何熟门熟路,领我们去了东坡书院,小小的整齐干净,紫砂塑像后面是“东坡买田处”。嘉祐二年(1057),他进京赶考及第,在款待同科进士的宴会上,比肩而坐的恰是宜兴人蒋之奇。听闻宜兴人杰地灵,苏东坡便心驰神往,于是“买田阳羡吾将老,从初只为溪山好”。

又到古南街,入口处存保留下来的方窑烟囱,街上有顾景舟旧居。沿街店铺住家都跟紫砂有关,要么卖货,要么是工作室,要么是体验馆。特别喜欢这条窄窄的老街,就是臭臭说的:石板路有包浆了~也有不少居民和民宿,可以住几日玩泥巴。

再去陶二厂,这些地方以前出差都看过,主要跟着无锡行和当地行的费顺龙李小白跑,听介绍看车间。而且也20多年了,现在看来十分新鲜,最后去吃饭,说是宜兴菜有打边炉烤鸭三文鱼什么的,我觉得凉面红烧肉最好吃。回程快,一个半小时到家。

小学群炸了

今天在娟子家买了鸭子,一斩四炖,然后取半只加瓠子烧了中午吃,清甜,还炒个苋菜。洗脸,回头排队买了新上市的栗子,晚上小学群炸了,来了个60多年没见的朱同学。之前在镇江时杜就喊我,说朱七找八找找到菜场,再拐个弯子找到她,说想我了。她自称也是植物所院子里的,还记得建平兆兰,我却完全没印象。

今天被池同学拉进小学群,点名道姓又喊我了:我曾经与你们同住一个大院的,以前你住我家楼上,姊妹四个,你母亲我叫何阿姨。这没办法了,一头打哈哈一头搬救兵。T记性好:她爸我没什么印象,好像是盱眙人,她妈妈病歪歪的,家里事情都是舅妈做,她家舅妈特别能干,好像阿姨她们说起来就是老朱家的,她妈她们喊朱嫂子。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年中秋,她家舅妈用面粉做了好多小菱角小藕什么的,小三子黑黢黢的,剃个小平头,好像最小还有个妹妹,很小。

还是比较懵,我的记忆是快速覆盖,最多留下30%。只记得我们后楼东边,一楼邢家乃芳乃红李家国中国平宓家兆兰玉霞,然后是杨平杨小平家;二楼史家宁云小妹商家爱华爱国,杨家杨百龄然后就是我家;三楼朱家小娜小梅汪家葱雷李家小波小涛谢家翎与翀,后来刘宁刘杰家也搬来的。

西边不是一个单位就几乎全被覆盖了,前面楼记得蒋家乃珍乃芳乃群,欧阳家巧民谊民建民,小奔小翔小航;还有兰子,陈宁陈东,盛阿姨家一兵一卒,其他基本空白。其实那时候也有朋友圈,本单位的还分干部、科研人员、工人,老乡,同龄各成一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