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云港不得了:唐代,开凿80千米长的官河,沟通运河与海运, 使海州港成为繁华的商港和海上补给粮饷的军港。宋代,海州年运销原盐47万石,盐、茶、紫菜、 粮、油等大宗商品经海州港口转销。宋神宗时,朝廷将海州作为与高丽等海外国家来往的四大重要口岸之一,在海州建高丽亭馆接待海外商旅。元、明两代,改漕粮河运为海运,海州港是中转之处,时称淮口巨镇。清康熙二十四年,在海州云台山设江海关,成为清初四大海关之一。
民国,孙中山在《建国方略》中列海州港为中国急需建设的四个二等海港之一,当年主要工程由荷兰人承包,果城里建筑群也同时建造。据说风格中西合璧,布局精妙,共有四座相同的四合院落,早餐后滴滴去连云老街找找。
车停,成了没头苍蝇,路人手一挥:在那边~走走还是不对,再问,返回,到得,毫不起眼的二层楼。绕到后面,出现圆形山墙,倒是很阿姆斯特丹。大概原先不是正门就是二门,红砖红瓦尖檐,门头上有残存的传统图案,美。现在堵的只露出一小截,踩在脚下的又是村民自建房的二层平台,水泥都裂缝了,匆匆下。
再绕,问问说是不给进,也确实一副墙歪屋倒的样子,窗户被草盖了大半。再去老街,由主路向上,找1933年建的上海大旅社,被围挡遮住,里面堆满预制板和水泥沙子,大吊车大卡车堵死死。返回横穿,路过“海防司令部”,旁边还有个“云台路民国时期商店”。到人民影剧院,前身是20世纪30年代的同乐戏院,号称与南京总统府风格相似。
从平行的另一条路云台路往下走,有“原侵华日军办公楼”,路的尽头就是带有钟楼的连云港老火车站,也是由荷兰籍建筑师设计,1933年兴建,1935年落成。这个太有印象了,早年出差常住海员宾馆,以前是连云饭店,最早的外事接待单位。来回就到对面乘火车,墟沟站,还有一次黑漆嘛乌的在新浦站下车,当地来接。
发照片,臭臭:这地方蛮洋气的嘛~晚餐后,两人滴滴去个西连岛,落日看了个尾巴,但是恰逢渔船纷纷回港,正在往冷藏车上卸梭子蟹,太开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