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疫情一闹,倒是把南京旮旮旯旯转了个遍,今天搜一下早就想去的“国保”杨柳村,公共交通很方便:地铁2号线转1号线到药科大学下,再5、6公里就到,有两路公交。但是景点“暂停开放”,那就看看周围的明清建筑和街道呗,还有杨柳油菜花。
地铁出站,滴滴到村头15元,查一下苏康码,师傅直接送我到小99间半。呜呼大门口被围挡还堆着水泥黄沙,这里应该跟“郑氏十七房”差不多,由穿堂式的高墙深院连成片。在村里溜达,说是原有宅院36个,今存较完整的有17个,共36进、366间房屋。始建于明万历七年(1579年),据称最早的朱家是从溧阳南渡过来的,还能追溯到朱熹,有个乾隆御碑现在只保留拓片了。
街巷很大气,粉墙灰瓦,有低调的画栏小楼,路边有水渠水井不过水干了。寂静,只见到几个在小卖部拉呱的村民,一个呆坐在门口的老太太。问路,等好久才来个电瓶车,手一挥:杨柳湖?这边有水的地方都是。想吃个农家菜也没门,那就回吧,叫滴滴不容易,加价7元才有人接单。地铁到新街口,二刷“苏小柳”锅贴、海鲜泡饭、嫩豌豆狮子头57,回家呼呼。
晚餐是有机上海青烧素鸡,槐花炒蛋,臭臭那边杨同学掌勺,土豆烧五花肉、油焖茄子、西红柿炒蛋。物质充沛,说今天盒马采购的也到了,荤素外居然有面食保供盲盒,是小花卷、黑猪肉包、紫薯黑米刀切馒头。上海还是有点严峻,新增322+19660,70多岁的孙春兰在视察调研,指示要确保上海核心功能正常运转。